《Joker Game》無聲的情報對決

柳広司 角川書店 2008年

書籍

6/12/2025

person holding white and black playing cards
person holding white and black playing cards

這個叫Joker Game嗎?」
桌面上玩的是Poker,但只是表面而已。
玩家要拉攏周圍進出的人當內應,由內應偷看對方手牌,再用暗號告知玩家。可是,誰站在哪一方卻無從得知。暗號有可能是假的,玩家可以讀取敵方暗號然後改變出牌策略,有時甚至還能讓敵方間諜變節反叛轉投己方。其它還有許多複雜的規則,但佐久間完全跟不上這節奏……

在戰爭爆發的陰影下,誰在無聲地改變世界的走向?
柳廣司的小說《Joker Game》便是在這樣的歷史夾縫中展開,以昭和12(1937)年為起點,描繪日本陸軍中佐「結城」創設的極密情報機構「D機關」,匯集一群理性冷靜、擁有天才頭腦的特務。他們活躍於國際諜報戰場,以相對平穩不暴衝的方式,進行一場場隱形對決。這部小說融合推理、歷史、諜戰元素,不只是情報戰的敘述,更是對忠誠與理性的深刻探問。

忠誠與理性的對決:皇軍與D機關的信念落差

儘管隸屬於陸軍體制,D機關卻與當時的日本皇軍格格不入。他們不宣誓效忠天皇、不迷信軍國主義,而是強調情報工作的實用性與理性。在作者筆下,這群情報員不是單純服從命令的「棋子」,而是在信仰與生死之間自行判斷、獨立思考的行動者。
這樣的描寫讓小說角色更具立體感,也展現了作者對軍國體制的批判與反思:在極權壓力下,是否還能保有對「合理」與「人性」的選擇?

不死.不殺.不被擒:隱形作戰的冷靜美學

《Joker Game》一大亮點,是它難得避開了傳統間諜小說中常見的暴力槍戰、美女色誘等套路。D機關的行動講究「不著痕跡」,以最小資源完成最大成果。他們潛伏、佈局、騙過敵人,從不主動出手奪命,而是將間諜行動推向極致的智慧比拚。
這種作戰方式不僅讓人看見情報工作的殘酷與現實,也和主流媒體中誇張華麗的間諜形象形成鮮明對比。讀者在緊張之餘,更能感受到一種低調而純粹的美學。

多元視角的短篇結構:情報世界的全景拼圖

《Joker Game》由五則短篇故事構成,每篇皆從不同角色視角出發,不僅限於D機關的特務,也包括與機關互動的外部人物。這種多元視角的安排,使每則故事都有新鮮感,同時也拼湊出情報戰的多面向:心理戰、偽裝、背叛、操控……每一環節都充滿張力。
這些看似獨立的小故事,其實彼此呼應,逐步建立起D機關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,也讓讀者見證這支秘密組織的茁壯歷程。

結語:一部不只是諜戰的小說,更是對體制與人性的凝視

柳廣司以簡潔、冷靜的筆調建構出《Joker Game》這部作品,讓人彷彿潛入一場無聲的智謀角力。即使不熟悉歷史背景,也能輕鬆進入故事,享受一次又一次令人驚嘆的反轉與推理快感。
如果你對諜戰題材、歷史小說、甚至對信念與權力之間的拉鋸有興趣,那麼《Joker Game》絕對值得一讀。這不是一部單純的娛樂小說,而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戰爭時代下,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價值與代價。

📚 延伸閱讀推薦
🔍 類似題材小說
  • 《間諜橋》(Bridge of Spies)— Giles Whittell
    描述冷戰期間美蘇間諜交換的真實事件,細膩刻畫情報與政治的拉鋸。

  • 《鍋匠、裁縫、士兵、間諜》(Tinker, Tailor, Soldier, Spy)— John le Carré
    間諜小說經典之作,描繪英國情報局內部的滲透與背叛,節奏沉穩、推理精密。

  • 《同情者》(The Sympathizer)— 阮清越
    結合越戰背景與間諜視角,小說獲普立茲獎,探討身份、忠誠與文化張力。

🎬 改編作品推薦
  • 《Joker Game》(2015年動畫)
    根據原作小說改編,全13集,忠實還原D機關的冷峻氣氛與情報美學。

  • 《Joker Game》(2015年真人電影)
    由伊勢谷友介主演,以高張力拍攝風格再現原作氛圍,適合想快速入門的觀眾。

📖 作者作品延伸
  • 《ダブル・ジョーカー》(Double Joker)— 柳広司
    為《Joker Game》續集小說,延續D機關成員的活躍舞台,揭示更多情報任務與內部張力。

  • 《パラダイス・ロスト》(Paradise Lost)— 柳広司
    另一部以戰爭與情報為背景的小說作品,同樣描繪信念衝突與戰爭荒謬性。

若你喜歡這類型兼具歷史與智謀的小說,也歡迎留言推薦你心中的諜戰名作,或是分享你對《Joker Game》的想法!